跳转到主要内容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39周年

切尔诺贝利郊外矗立着一座纪念1986年救灾消防员的纪念碑。
原子能机构/Dana Sacchetti
切尔诺贝利郊外矗立着一座纪念1986年救灾消防员的纪念碑。
39年前的今天,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反应堆发生爆炸,酿成了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灾难。在国际切尔诺贝利灾难纪念日到来之际,联合国重申将继续为该核电站提供支持,共同防范核灾难风险。

1986年发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释放出的放射性云层一度扩散到多个欧洲国家,14万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核辐射污染,33万多人背井离乡,在现在的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领土上,近840万人遭受辐射。

联合国应对核灾难的持续影响

前苏联政府在1990年才承认需要国际援助。同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国际合作处理和减轻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后果”。这标志着联合国开始参与切尔诺贝利的恢复工作。一个协调切尔诺贝利合作的机构间工作队得以成立。1991年联合国建立了切尔诺贝利信托基金,该基金由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管理。自1986年以来,联合国机构和主要非政府组织推出了230多个研究和援助项目,其内容涵盖健康、核安全、康复、环境、清洁食品生产和信息等领域。

2002年,联合国宣布将切尔诺贝利的工作战略重点转移到长期发展方面。这一新战略的实施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其设在三个受灾国家的区域办事处领导。此外,由于受影响区域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联合国于2009年启动了国际切尔诺贝利研究和信息网,为旨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国家和公共项目提供支持。

201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4月26日设立为“国际切尔诺贝利灾难纪念日”,呼吁关注这场核灾难带来的长期影响。

联合国乌克兰驻地兼人道主义协调员施迈勒探访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联合国图片
联合国乌克兰驻地兼人道主义协调员施迈勒探访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禁止在核电站周边的军事行动

联合国乌克兰驻地兼人道主义协调员施迈勒周六表示,39年后的今天,这场灾难的阴霾仍未消散。我们深切缅怀这场影响多国数代人的悲剧,铭记那些失去至亲、健康与家园的家庭,并向那些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救援者致敬。

施迈勒表示,就在两周前,他探访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与普里皮亚季市。站在曾经生机勃勃的学校、住宅与公园如今却一片死寂的废墟前,那种感受难以言表。但在这片寂静与荒芜中,他仍遇见许多正竭力减轻灾难后续影响的工作者。正是他们的奉献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2019年,由45个国家共同捐助建造的新混凝土防护罩移交乌克兰政府。就国际合作的规模而言,它是核安全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之一。然而,就在今年2月,这一防护罩遭到俄方无人机袭击并引发火灾,为本已惨烈的战争增添了难以言喻的核威胁。

施迈勒表示,切尔诺贝利灾难为全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坚决要求停止并永远禁止在核电站周边的军事行动。联合国将继续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提供支持,共同防范核灾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