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Help improve our website by taking this short survey

缅甸强震死亡人数逾2000 联合国呼吁紧急停火开展救援

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和中国湖南岳麓蓝天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地震灾区展开救援。
SMG International
Chinese rescue teams conduct rescue operations in Mandalay, Myanmar.
缅甸强震已造成超过2000人遇难、约3900人受伤,另有270余人下落不明。随着搜救工作持续开展,伤亡数字预计还将进一步攀升。联合国缅甸代理驻地和人道主义协调员科尔西(Marcoluigui Corsi)周一表示,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本已深陷人道主义危机的缅甸雪上加霜,联合国随时准备协助所有受影响的群体,无论他们身处何处。

截至3月31日,灾区已记录到46次余震,其中最强一次达到6.4级。实皆、曼德勒、内比都、勃固等省邦受灾最为严重。地震发生三天后,搜救行动仍在全面展开,救援人员不知疲倦地工作,以拯救那些被困在倒塌建筑物下的人。成千上万的民众因房屋受损或害怕余震,选择露宿街头。

目前,灾区气温持续高达44℃,极端高温天气不仅加剧了救援难度,也使幸存者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许多幸存者因骨折、开放性伤口和挤压综合征急需手术和抗感染治疗。然而,手术能力有限,感染防控措施不足,加剧了医疗挑战。此外,大规模流离失所和供水系统受损,使传染病暴发的风险大幅上升。登革热、麻疹、急性水样腹泻等疾病威胁着灾区人民的健康。

儿童在此次灾难中遭受了尤为严重的冲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地震发生后,家庭生计受损,贫困加剧,儿童保护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时间推移,家庭压力增加,家暴、童婚、童工及非安全移民现象可能上升。此外,学校基础设施的大面积损毁,可能直接影响原定于6月开始的开学季,灾区儿童急需心理援助和临时教学场所。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部分冲突地区,地震还导致地雷和未爆弹药发生位移,形成了新的安全隐患。

科尔西强调,在地震发生前,缅甸就有近2000万人饱受冲突、流离失所和多场自然灾害影响,亟需人道主义援助。这场灾难使本已严峻的危机雪上加霜,并削弱了社区的复原力。

缅甸地震后内比都的道路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粮食署驻缅甸办事处/Chit Min Htet
缅甸地震后内比都的道路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联合国紧急应对行动

联合国系统与人道主义合作伙伴正在对多个受灾地区展开快速需求评估,并加紧向灾区提供饮用水、食品、医疗物资及心理支持服务。

在联合国的协调下,来自20多个国家的救援队伍携带搜救犬、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陆续抵达缅甸。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的救援队已经部署到位。

科尔西表示,联合国及其人道主义合作伙伴已调配1500万美元用于紧急救援,紧急医疗队、避难所材料、食品和水资源正在快速部署。然而,未来几周的需求仍远超当前的援助能力。联合国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更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以确保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他还强调,除了立即开展救援,这场危机也凸显了加强长期恢复工作的重要性,必须投资于提升社区抵御未来冲击的能力。

特别代表呼吁立即停火

联合国缅甸问题特别代表毕晓普(Julie Bishop)周一表示,这场地震暴露出缅甸人民面临的深层脆弱性,也凸显国际社会必须持续关注这一更广泛危机。所有各方必须立即为人道主义救援提供通道,确保援助人员能够在安全环境下开展工作。

她强调,在受灾地区持续进行军事行动可能导致更多生命损失,破坏各方共同应对灾害的努力。她谴责一切形式的暴力,呼吁冲突各方立即停止敌对行动,优先进行救援、援助和灾后恢复工作,同时确保平民安全。

她表示,自己正与联合国紧急救济协调员弗莱彻(Tom Fletcher)及联合国驻缅甸国家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协调邻国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动员联合国的区域及全球资源,全力支持缅甸的救援和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