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效50周年,联合国呼吁拒绝将致人生病当作武器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全称《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系第一份禁止发展、生产以及储存一整类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多边裁军条约。《公约》于1972年4月10日开放签署,1975年3月26日生效。
《公约》提供重要保障
值此《公约》生效50周年之际,古特雷斯强调,《公约》为国际社会共同抵制将致人生病用作武器的行径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他同时提醒,“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他表示,生物学取得的最新进展既蕴含着巨大希望,也潜藏着风险隐患,而《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为确保这些进步仅用于和平目的提供了重要保障。
强化《公约》需团结协作
为此,古特雷斯敦促所有缔约国积极参与强化《公约》工作组,推动工作组在周年之际加速落实其授权任务。他强调,各国在去年通过的《未来契约》中做出了构建一个无生物武器世界的承诺,而工作组的各项努力将会强化这一承诺。
古特雷斯还指出,在《公约》生效半个世纪之际,其缔约国已达到188个。他借此契机向以色列等五个尚未加入《公约》的国家,以及埃及、叙利亚等四个尚未批准《公约》的签署国发出呼吁:毫不拖延地加入和批准《公约》,团结一致抵御生物武器。
多边裁军体系承受重压
周三当天,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还举行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效50周年纪念活动。联合国主管裁军事务的副秘书长兼高级代表中满泉在发言时强调,《公约》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良知的见证,而在当今动荡的地缘政治氛围下,《公约》在道德与法律层面构建的双重保障更不容侵蚀。
她指出,全球紧张局势升级使多边裁军体系乃至整个多边主义承受巨大压力,唯有增强《公约》韧性,才能确保其在快速演进的世界中持续发挥作用。
坚定抵制的决心
她同样强调,成立强化《公约》工作组正是为此迈出的关键一步,因为这个重要平台能够围绕核查履约、能力建设及国际合作等核心领域,探讨切实可行的具体行动。
中满泉最后呼吁各方抓住当前这一契机,重续坚定的决心,不仅让生物武器的使用成为不可想象的禁忌,更让其彻底失去实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