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Help improve our website by taking this short survey

加沙危机:冬季风暴肆虐,全面开放援助通道刻不容缓

上周末,以色列军队从加沙一条将加沙地带一分为二的重要安全走廊撤离。联合国人道机构于周一再次呼吁全面解除援助限制,确保关键物资能够顺利抵达急需援助的民众。

世界卫生组织东地中海区域主任巴尔希表示,加沙的医疗系统已被摧毁,营养不良问题日益严重,饥荒风险依然存在。她强调,世卫组织已准备好扩大应对规模,但前提是必须获得系统性、持续性的通行许可,并解除对基本医疗和生活物资进入的所有限制。

停火三周后人道危机持续

自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三周以来,尽管人质和囚犯交换有所进展,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今天再次发出警告,称加沙地带的状况仍在危及生命。在超过15个月的持续轰炸后,该地区约60%的建筑物已经变为废墟。

儿基会新闻官博伦指出,冬季风暴正在持续,加沙天气异常寒冷,许多人被迫在临时帐篷中度过寒夜。返回北部地区的民众发现家园已成废墟,只能在废墟上搭建简易住所,面对极端寒冷的环境。

人道主义团队正在评估冬季风暴对加沙各地避难所的影响。人道伙伴机构已在北加沙地区准备向返回的居民分发1500顶帐篷。

援助规模扩大但需求巨大

尽管自上个月19日停火以来,已有数千辆援助卡车进入加沙,仅是世界粮食计划署就已经向加沙运送了超过1.5万吨粮食,惠及超过52.5万人,提供食品包、热餐和现金援助,但整体需求依然巨大。

博伦表示,儿基会正在和其他机构全力扩大援助规模,尽快将物资送达有需要的家庭。然而,需求的激增远超人道机构的应对能力,她坦言道:“我们并不是魔术师,无法一夜之间缓解民众的苦难。”

暴雪袭击加沙时,一名小男孩试图穿上冬装保暖。
近东救济工程处
暴雪袭击加沙时,一名小男孩试图穿上冬装保暖。

避难条件恶劣,基础服务匮乏

据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最新情况通报,尽管对弱势群体的避难支持有所增加,但仍有近100万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生活在简陋帐篷或临时搭建的庇护所中,许多家庭甚至用旧米袋缝制简易遮盖物,面临着基础服务的严重缺乏,特别是清洁水源的短缺。

联合国卫星中心的最新损害评估显示,加沙地带约69%的建筑受损,超过24.5万个住房单元遭到破坏。加沙北部和拉法省受损最为严重,相比去年9月6日的评估结果,加沙北部新增了3138个受损单元,拉法为3054个。

在加沙北部,贾巴利亚市的受损建筑数量最多,达到1339个。人道机构呼吁全面开放人道援助通道,确保基本物资和服务能够顺利抵达,确保加沙民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约旦河西岸大规模强制迁离影响4万人

自2023年中期以来,以色列国防军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成千上万家庭因此被迫迁离。行动最初集中在杰宁难民营,随后扩展至图勒凯尔姆、努尔沙姆斯和法拉难民营。

强制迁离反映出被占领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安全环境日益恶化。以色列国防军频繁使用空袭、装甲推土机、控制性爆破及先进武器,在西岸使用这些军事化手段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可以说是加沙冲突的溢出效应,同之前在西岸的执法手段和做法有很大不同。

反复的破坏性军事行动使北部难民营变得无法居住,居民陷入反复迁离的困境。2024年,超过60%的强制迁离源于以色列国防军的军事行动,且未经过任何司法程序。

自1月21日以色列国防军发动“铁墙”军事行动以来,多个难民营几乎被清空,约4万名巴勒斯坦难民被迫流离失所。该行动已持续近三周,成为自2000年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以来约旦河西岸持续时间最长的军事行动。

平民和基础设施面临严重威胁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重申,平民及其基础设施必须得到保护,任何形式的集体惩罚都不可接受。随着冲突持续升级,巴勒斯坦武装在约旦河西岸北部的活动也日益频繁,在包括联合国设施及民用基础设施附近的难民营内部署简易爆炸装置,并与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安全部队爆发激烈冲突。

近东救济工程处警告说,杰宁难民营目前已空无一人,而这种局面可能在其他难民营重演。根据上个月30日生效的以色列新法,近东救济工程处已无法与以色列当局进行任何接触,无法就平民困境或紧急人道援助需求表达关切。这一情况严重威胁到巴勒斯坦难民及为其提供服务的近东救济工程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