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Help improve our website by taking this short survey

世卫组织:北欧酒类专卖制度有效减少酒精消费与相关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以及丹麦自治领地法罗群岛的酒类专卖制度,通过设立专卖店独家销售大部分酒精饮料,成功降低了酒精消费和相关危害。该模式有效应对了北欧地区长期存在的酒精滥用问题,成为减少酒精消费的成功范例。

过去十多年,欧盟的酒精消费水平基本未见变化,仍为全球消费水平最高的区域,且未能实现减少酒精消费的全球及区域目标。在此背景下,公共卫生领域开始研究欧盟国家的良好做法,这些国家酒精消费水平持续下降或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的国家。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发布的报告《北欧酒类专卖制度:理解其在综合酒精政策与公共卫生中的作用》指出,北欧国家的综合性政策对其他欧盟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减少危害的有效模式

与营利性酒类销售模式不同,北欧国家(不包括丹麦本土和格陵兰岛)的酒类专卖制度通过禁止超市和私人零售商销售烈性酒来限制酒类供应。由国家经营的专卖店秉持公共健康重于利润的经营理念,严格控制门店数量、营业时间和销售天数,严格执行年龄检查,并禁止营销或打折,视酒类为一种具有固有风险的产品,而非普通消费品。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酒精、非法药物和监狱健康事务顾问博尔赫斯表示,北欧国家以公共健康为优先的酒类零售销售管理模式是成功酒精政策的典范。

他指出,在这些国家,居民的人均酒精消费量普遍低于欧盟平均水平,酒精相关危害的发生率也通常较低,包括肝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伤害和溺水等。

挑战与威胁

一名妇女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一家超级市场选购酒精饮品。
世卫组织图片/Sergey Volkov

尽管北欧酒类专卖制度深得民众支持,并已被证明有助于改善公共健康,但近年一些国家出现了向私有化转变的趋势。例如,芬兰最近允许在专卖店外销售部分酒精饮料,并正在讨论酒精送货上门服务;瑞典则有提案挑战专卖制度对线上销售的专卖权。

博尔赫斯指出,酒精的销售方式、时间和地点,对酒精销售有重大影响,酒类销售私有化可能导致酒精消费上升。

历史上,芬兰和瑞典曾因私有化酒类销售导致酒精消费上升,相关问题也随之加剧。研究结果表明,严格监管酒精供应以及取消销售网点(包括网上商店)的促销和营销,是北欧成功减少酒精消费的关键因素。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警告说,扩大酒精供应可能会影响北欧国家数十年来控制酒精销售所取得的公共卫生成果。

全球最佳实践模式面临风险

北欧酒类专卖制度被视为全球典范,符合世卫组织推荐的三项酒精管控“最佳措施”,即增加税率/提高价格、限制供应和限制广告。这些措施已被证明是减少酒精相关危害的最有效手段。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呼吁该地区各国政府优先考虑公共健康,抵制酒类销售私有化,以避免破坏这一全球公认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