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专题报道】回顾釜山谈判:直面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挑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制造的塑料超过4.6亿吨,其中一半为一次性使用。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废弃物流入海洋,相当于每天有2000辆满载的垃圾车所载的塑料废弃物被倾倒进水域中。微塑料已渗透至食物链、水源、土壤,甚至人类的体内器官,包括新生儿的胎盘之中,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令人触目惊心。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说,若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总量或将超越鱼类。他呼吁国际社会立即采取行动,共同应对这一严峻挑战。

抗塑历程

2022年2月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会场外,矗立着一座由加拿大环境活动家和艺术家本杰明·冯·王国旌(Benjamin von Wong) 设计的名为“关闭塑料水龙头”的 30 英尺高的纪念碑。
环境署/Cyril Villemain

通过国际法治理塑料污染的提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后期,随着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后,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塑料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了国际议程上的重要议题。联合国环境大会等国际组织开始着手制定相关政策,以应对塑料污染。

2022年,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旨在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以消除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并设立了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负责推进谈判进程。

经过两年间多以来在乌拉圭、巴黎、内罗毕、渥太华和釜山举行的五轮政府间谈判,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迎来了新的关键节点。

广泛参与

人类把海洋当作下水道。塑料污染正在扼杀海洋生物。温室气体导致海洋升温、酸化和海平面加速上升。太平洋岛屿受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但这些国家正在为保护我们的海洋和地球指明道路。
联合国新闻
人类把海洋当作下水道。塑料污染正在扼杀海洋生物。温室气体导致海洋升温、酸化和海平面加速上升。太平洋岛屿受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但这些国家正在为保护我们的海洋和地球指明道路。

2024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的最新一轮、第五轮谈判在韩国釜山召开。

会前,国际社会寄予厚望,希望在釜山敲定一项涵盖消除陆地和海洋环境中塑料污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

会议吸引了来自170多个国家和600多个观察组织的3800多名代表,为历次谈判中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与会代表强调在治塑问题上全球合作与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强创新、推动循环经济。

会议围绕三个关键议题展开:

  • 从多个角度着手治理塑料污染,聚焦产品设计、排放与释放、废物管理、遗留污染、绿色转型、能力建设、技术援助与技术转移等;
  • 三项尚未在主席非正式文件中列出的条款,即有害化学物质清单、塑料生产的可持续性、以及建立财务支持机制。
  • 借鉴其他环境条约的成功经验,如执行与合规、国家计划与报告、有效评估与监测、信息交流、教育与研究等;

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秘书处执行秘书菲利普强调,这次谈判的成功将直接影响全球未来的发展,条约达成后,各国需采取实际行动推动条约的实施。

谈判未果

尽管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由于各国在塑料污染治理的关注重点、经济利益等方面存在分歧,最终未能如期达成条约。

通过一周的紧张讨论,代表们就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主席、厄瓜多尔大使巴尔迪维索编写的“主席案文”达成一致,该案文将作为2025年续会谈判的基础。

环境署执行主任安诺生在闭幕式上表示,全球对消除塑料污染的承诺是明确且不容置疑的。釜山谈判让我们离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条约更近一步,该条约将保护我们的健康、环境和未来免受塑料污染侵害。尽管会议在条约文本的框架和内容上达成了更大程度的共识,但在关键领域仍存在分歧,需要更多时间来解决。

各方分歧

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
联合国图片/Kibae Park

各国立场分歧是釜山谈判未能如期达成条约的主要原因。

首先,各国之间存在利益分歧,各自有着不同的优先事项和经济关切。例如,发达国家倾向于更严格的塑料生产限制和更强的回收要求,而发展中国家则担心这些措施可能对经济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拥有大型化石燃料和塑料生产行业的国家反对对塑料生产施加过多限制,认为这可能对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 关于约束性措施和非约束性措施的分歧。对于条约是否应包括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还是更多地依赖自愿行动和非约束性目标,存在争议。一些国家不愿接受约束性义务,担心这些义务会对经济产生影响,特别是对塑料生产和回收等行业的影响。

同时,在条约的范围和定义上也存在分歧,例如就条约应涵盖哪些内容,特别是“塑料污染”的范围,存在着分歧。一些国家推动更广泛的定义,以涵盖所有类型的塑料,而另一些国家则寻求更狭窄的定义,以避免将某些产品或行业纳入其中。

此外,各国对执行合规、监督问责、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也存在分歧。

未来展望

一名男子坐在沙袋上钓鱼,这些沙袋能够保护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免受海水侵蚀。
儿基会/Lasse Bak Mejlvang

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将于2025年恢复讨论,地点尚未公布。

各国代表期望下一轮谈判能够在政治意愿上取得更大的进展,推动出更具约束力和实际操作性的条约。然而,经济利益冲突、立场分歧及环保执行能力差异等挑战依然严峻。如何在这些问题上找到平衡点,确保条约能够有效落实,仍然是未来谈判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各国需在科技创新、政策协调、资金支持等方面紧密合作,共享技术、协调政策、提供资金,共同推动塑料污染治理进程。塑料污染条约的制定不仅关乎环境保护,更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举。

安诺生表示,环境署将竭尽所能支持谈判进程,呼吁各方共同战胜塑料污染,实现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