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危机资金投入未能扭转饥饿加剧趋势

全球抗击粮食危机网络成立于2016年,由欧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发起,旨在通过推动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多方协作,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所带来的种种挑战。
粮食不安全趋势有增无减
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范围内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81亿人口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乌克兰战争、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战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危机的程度。尽管自2016年以来,人道主义援助资金的整体规模实现了56%的显著增长,但2023年粮食领域的人道主义援助资金却较2022年下降了30%。
分析发现,粮食危机相关的资金来源仍然高度依赖于人道主义援助。在全球发展援助资金中,仅有3%(63亿美元)流向了粮食领域,而在人道主义援助资金中,这一比例则高达33%(103亿美元)。特别是在针对长期粮食危机方面,发展资金的投入比例更为有限。这表明当前的投资和项目实施更多地聚焦于粮食危机的表象问题,而非其深层次的驱动因素和结构性根源。
报告进一步指出,尽管近年来在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证据在引导资金分配和政策制定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受影响社区的优先事项和实际需求在资金决策中也未能获得足够重视。这种不足严重削弱了资金分配的精准性和应对危机的有效性。
加大农业投资是重中之重
报告强调,农业是生计、就业和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无论是人道主义援助还是发展资金,在粮食危机中对农业领域的投入仍然有限。加大对农业的投资,不仅是应对粮食危机的核心,还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长期和平奠定基础。
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报告提出将粮食援助和营养支持与紧急农业干预相结合,采取分层和有序的方式,提升人道响应的可持续性。而在发展领域,则需更多投资于农业食品系统转型。这是解决粮食危机结构性问题、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所在。
报告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数据驱动的资金分配和项目规划,同时确保受影响社区的需求在优先事项设定和资金使用中得到充分体现。这对于有效应对当前粮食危机并预防未来潜在危机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