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防治荒漠化大会为全球土地恢复和抗旱行动指明方向

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的近 200 个国家承诺将土地恢复和抗旱作为国家政策和国际合作的优先事项,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
各国还为未来的全球抗旱制度了奠定,并计划于 2026 年在蒙古国举行的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上完成这项工作。
与此同时,各国承诺提供超过 120 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应对全球,尤其是最脆弱国家的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问题。
本次会议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包容性最强的一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会议:吸引了超过 2万名与会者,其中约 3500 人来自民间社会,并举办了 600 多场活动,让非国家行为者参与公约的工作。
会议主席、沙特阿拉伯环境、水利和农业部长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尔法德利在闭幕词中表示,这次会议标志着国际社会认识到加快土地恢复和抗旱能力的迫切需要的转折点。
他表示,“我们希望本次会议的成果将带来重大转变,加强保护土地、减少土地退化、建设应对干旱的能力,并为世界各地社区的福祉做出贡献。”
资金需求和承诺
公约秘书处估计,到 2030 年,需要至少2.6 万亿美元的总投资 才能恢复 10 亿多公顷退化土地并建立抗旱能力。这相当于从现在到 2030 年每天需要投资 10 亿美元才能实现全球土地恢复目标并防治荒漠化和干旱。
各方宣布了大规模土地恢复和抗旱防备的新承诺,例如“利雅得全球抗旱伙伴关系”吸引了 121.5 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全球 80 个最脆弱国家建立抗旱能力,其中包括阿拉伯协调小组承诺提供的 100 亿美元资金。
“绿色长城”是一项由非洲主导的恢复 1 亿公顷退化土地的倡议,该倡议还从意大利政府筹集了 1100 万欧元用于萨赫勒地区的景观恢复,并从奥地利政府筹集了 360 万欧元用于加强该倡议在 22 个非洲国家的协调和实施。
此外,美国和多个伙伴国家及组织宣布,将投资近 7000 万美元,以推进“适应性作物和土壤愿景”(VACS)。该倡议旨在建立以健康土壤中种植的多样化、营养丰富且适应气候的作物为基础的弹性粮食系统。
作为沙特绿色倡议的一部分,沙特阿拉伯王国宣布了五个新项目,总价值 6000 万美元,旨在加强气候和环境工作。沙特还宣布启动一项国际沙尘暴监测倡议。这项努力是区域预警系统的一部分,旨在补充世界气象组织 (WMO) 监督的现有努力。
国际抗旱能力观察站 ( IDRO )则 是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驱动平台,旨在帮助各国评估和提高应对更严重干旱的能力。这一创新工具是国际抗旱能力联盟 (IDRA) 的一项倡议,沙特阿拉伯 于今年早些时候 加入了该联盟。
赋予土著人民和其他非国家行为者更多发言权
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中,缔约方要求成立土著人民核心小组和地方社区核心小组。目标是确保他们独特的观点和优先事项在公约的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土著人民论坛上提出的《神圣土地》宣言强调了土著人民在可持续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并呼吁土著人民更多地参与全球土地和干旱治理,包括参与土地恢复工作。
来自澳大利亚的原住民代表奥利弗·泰斯特说:“今天,历史已经被创造。我们期待通过专门的核心小组来履行保护地球母亲的承诺,并相信我们的声音会被听到。”
这次大会还迎来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青年参与,以防治荒漠化公约青年参与战略和行动计划为基础,力求让青年在土地和干旱谈判和行动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并为青年主导的举措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在性别方面,各国强调,在制定和执行与土地退化和干旱有关的政策和方案时,需要特别关注妇女和女童面临的一切形式的歧视。
鉴于私营部门的重要作用(目前私营部门仅占土地恢复和抗旱资金的 6%),缔约方鼓励私营部门参与“ Business4Land” 倡议。
加强土地和干旱方面的科学研究
缔约方承认科学是制定合理政策的基础,同意继续执行公约的科学政策接口(SPI)。该接口于 2013 年第 11 届缔约方大会上建立,旨在将科学发现转化为决策者的建议。例如,在第 16 届缔约方大会上,SPI 提出了确凿证据,表明过去 30 年来,地球无冰表面的四分之三已永久变得干燥,预计到 2100 年将有 50 亿人生活在干旱地区,这表明采取行动的紧迫性。
公约的最新报告《干旱土地的全球威胁:区域和全球干旱趋势及未来预测》显示,自 1990 年代以来,与前 30 年相比,地球上约 77.6% 的土地经历了更为干旱的状况。在同一时期,干旱地区(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的面积扩大了约 430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世界第七大国家印度面积的近三分之一。目前,干旱地区覆盖了除南极洲以外地球上 40.6% 的土地。
公约的另一份报告《悬崖勒马:转变土地管理方式以适应地球边界》强调,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对地球九个边界中的七个产生了负面影响。报告重申,强调,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对地球九个边界中的七个产生了负面影响。农业占温室气体排放的 23%、森林砍伐的 80% 和淡水使用量的 70%,并呼吁紧急进行土地利用转型,以避免陷入困境。
根据公约秘书处最新发布的《世界干旱地图集》 和《抗旱经济学》 报告,干旱影响了全球 18 亿人的生计,将原本就脆弱的社区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干旱每年造成的损失估计达 3000 亿美元,威胁着农业、能源和水资源等关键经济部门。
从利雅得到蒙古国
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七届会议将于 2026 年国际牧场和牧民年期间在蒙古举办。
牧场生态系统覆盖了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半,是世界干旱地区的主要土地用途,但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而且消失的速度比雨林还快。
牧场退化威胁着全球六分之一的粮食供应,可能消耗掉地球三分之一的碳储量。约有 20 亿生活在牧区的人口是世界上最易受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影响的人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