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Help improve our website by taking this short survey

余留机制:国际刑庭工作接近尾声,但问责进程并未结束

安理会召开会议讨论叙利亚局势。(资料图片)
联合国图片/Manuel Elias
安理会召开会议讨论叙利亚局势。(资料图片)
“刑事法庭余留事项国际处理机制”主席格拉谢拉•桑塔纳法官周二向安理会表示,鉴于余留事项处理职能的范围空前广泛,余留机制继续在其剩余授权职能方面开展大量工作。

“刑事法庭余留事项国际处理机制”是联合国设立的一个司法机构,旨在接续原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工作,处理未决案件、监督判刑执行、保护证人以及管理相关档案。

继续开展活动

桑塔纳法官在向安理会就余留机制开展的工作做情况通报时表示,目前该机制正在监督被余留机制及其前身法庭定罪的个人的判决执行情况。目前,余留机制对两大洲 11 个国家 41 人的判决进行监督。另有 3 名被定罪人被关押在海牙联合国拘留所,等待移交给执行国,另有 3 人被有条件提前释放。

她表示,余留机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存、管理和便利查阅特设法庭和余留机制的档案。通过这样做,保护和加强了国际刑事法庭的遗产。这些档案不仅仅是历史记录,同时还体现了全球对正义、问责和法治的承诺。

桑塔纳法官表示,从2020年1月到今年年底,余留机制将减少约60%的人员编制,削减30%以上的预算。

问责进程仍未停止

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是联合国设立的两个专门国际法庭,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成立,旨在追究前南斯拉夫冲突和卢旺达种族灭绝中的严重国际法犯罪。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设于荷兰海牙,审理了161名被告,确立了针对种族清洗、性暴力和战争罪的司法先例;前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设于坦桑尼亚阿鲁沙,审理了93名被告,并首次将性暴力认定为种族灭绝的一种形式。两法庭的工作在推进国际刑事司法、保护受害者权益以及奠定国际刑事法院基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分别于2017年和2015年关闭,未决事项由国际刑事法庭余留事项国际处理机制接管。 

刑事法庭余留事项国际处理机制检察官布拉默茨周二向安理会表示,虽然卢旺达问题国际法庭和前南问题国际法庭的工作已接近尾声,但问责进程并未结束。

他说,在过去六个月里,预留机制检察官办公室在支持寻找前南斯拉夫冲突中失踪人员的努力中取得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进展。在估计的 4万2000 名失踪人员中,有3万人已经被找到并确认了身份。不幸的是,这也意味着仍有1.2万个家庭不知道亲人的命运和下落。

他说,第三方国家继续执行“无避风港 ”政策,确保战犯和灭绝种族者嫌疑人被引渡或起诉。由于罪犯逃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许多会员国正在问责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