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全球土地退化危机波及30亿人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会议共商对策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于12月2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开幕。会议旨在通过以人为本的策略,提升全球对增强土地与干旱抗御能力行动的认知,并加速推进全球土地恢复进程。 

沙特环境、水利和农业大臣法德利当选本次缔约方会议主席,他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全球约有30亿人正面临土地退化带来的严峻挑战,这不仅加剧了社区的迁徙问题,还影响了社区的稳定性与安全。 

据统计,全球高达40%的土地已遭受退化,其生物与经济生产力显著下降,对气候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民众生计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干旱是本次缔约方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因气候变化与不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干旱变得愈发频繁与严重,自2000年以来,干旱的发生频率已激增29%。 

土地恢复关乎人类未来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提奥指出,土地恢复的核心在于培育人类本身。他强调:“我们今天管理土地的方式将直接决定地球上生命的未来”。 

他指出,土地和土壤的丧失剥夺了贫困家庭的营养食物来源,剥夺了儿童的安全未来。 

扭转土地退化迫在眉睫 

缔约方会议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的领袖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共商最新研究成果,规划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未来。提奥呼吁全球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时刻,共同扭转土地退化的趋势。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通过视频发表致辞,敦促与会代表加强国际合作、加速恢复工作和动员筹措资金,共同应对土地退化和干旱等挑战。 

她强调,恢复土地和应对干旱等问题的资金需求极为庞大,预计到2030年,全球累计投资需达到2.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与2023年全球国防支出总额相当。 

包容性与多方参与至关重要 

民间社会组织代表萨提呼吁缔约方会议采取“雄心勃勃且具有包容性的行动”。她强调,必须将妇女、青年、土著人民、牧民和当地社区等群体纳入各级决策体系。 

她指出,这些群体的见解和亲身经历在制定有效应对土地退化、推动可持续土地管理和恢复的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目标与重点议题

为期两周的缔约方会议将于12月13日闭幕。在此期间,代表们将展开激烈的讨论与谈判,共同推动以下目标的实现:

到2030年及以后加速退化土地的恢复进程;增强对日益加剧的干旱和沙尘暴的抵御能力;恢复土壤健康,扩大自然有益的粮食生产;保障土地权利,促进公平的可持续土地管理;确保土地继续提供气候和生物多样性解决方案;释放经济机会,包括为青年提供体面的土地相关工作。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1994年,196个国家和欧盟签署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会议是《公约》的主要决策机构。《公约》聚焦全球土地问题,通过这一平台,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齐聚一堂,讨论挑战,规划土地的可持续未来。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并称为三大“里约公约”。这三大公约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地球峰会)上取得的成果,共同构成了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