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视野】3000亿美元气候承诺:巴库气候大会应对“沸腾时代”的关键行动
《联合国新闻》:晓华主任,这次巴库气候大会提出的3000亿美元资金承诺备受关注。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一承诺的具体内容、资金来源及其落实机制?另外,国际社会如何通过现有的框架确保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张晓华:您提的这个问题特别好。今年的气候变化大会提出3000亿美元资金支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但大家也都很关心,这一目标在提出后将如何落实。
首先,根据大会的决议,这笔资金的来源是多样化的,包括公共资金、由公共资金动员的私人资金以及私营部门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通过多边和双边渠道筹集,并作为整体3000亿美元的一部分,在决议中也有明确表述。
关于落实的机制,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实在之前1000亿美元资金承诺的执行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完善了一些机制。比如,在 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有一个名为资金常设委员会(SCF)的机制。它要求每年定期对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审查,并向大会提交汇报。这是一个官方且非常重要的机制。
此外,落实过程中还有很多关键数据来源,比如公约下的国家性通报、《巴黎协定》下的透明度年报等。通过这些机制,我们可以实时了解发达国家在资金履约方面的进展,哪里存在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并改进。
《联合国新闻》:您刚刚也提到了之前2009年发达国家的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承诺,那么这一承诺在执行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和教训?这次提出的3000亿美元目标又面临哪些新挑战?
张晓华:是的,2009年提出的1000亿美元承诺,从目标提出到实际落实,确实经历了许多波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根据目前的核算数据,2022年这笔承诺的资金总量才刚刚超过目标,达到1159亿美元。这是根据不同统计口径得出的结果。比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给出的数据是全口径的,而公约下的一些报告则采用了更窄的统计范围。
至于这次提出的3000亿美元目标,我们希望能在1000亿美元承诺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完善的监督和落实机制,确保这一目标能够被有效执行。当然,3000亿美元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行动。
我们也看到,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非常严峻。2023年到现在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全球气温已经上升到1.45摄氏度。联合国秘书长也提到,我们已经进入“全球沸腾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方必须加强合作,尽快落实这些承诺。
《联合国新闻》:如果这一承诺再次无法落实,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晓华: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问题,但我仍希望我们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全力以赴落实这一承诺。如果这笔资金无法到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将面临巨大挑战。各类报告和研究,包括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都已经明确指出,资金支持是气候行动的核心。如果连最基本的资金都无法保证,那么整个自然和社会系统将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
《联合国新闻》:您能否结合实际案例来说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气候变化形势吗?
张晓华:我觉得联合国秘书长曾提到的一句话特别形象:我们现在不是处于“全球变暖”的时代,而是“全球沸腾”的时代。《巴黎协定》的目标是本世纪末努力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但目前我们已经达到了1.45摄氏度。而现在还只是2024年,可见未来的挑战有多么严峻。
今年我们已经目睹了各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例如,我前段时间在海南亲眼见证了台风“摩羯”的影响,其破坏力非常惊人,令人印象深刻。这些事件都在提醒我们,气候变化已经不是未来的问题,而是当下的危机。
《联合国新闻》: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地缘政治因素对多边合作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此外,资金支持仅达到发展中国家需求的三分之一,国际社会应如何弥补这一巨大缺口?
张晓华:确实,目前全球不仅面临气候危机,同时也受到严峻的地缘政治形势影响。在这样一个需要全球各国通力合作的时刻,地缘政治的干扰显然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过去几年,我们已经见证了许多类似的例子。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对多边合作进程抱有更高的期待。
通过多边合作进程,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平台,各国可以增加互信,凝聚共识。这种国际合作机制比以往10年、20年更加重要。虽然挑战很大,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各方对全球气候大会(如COP会议)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在不断提升。这也说明,尽管地缘政治带来困难,多边合作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
关于资金问题,3000亿美元仅占发展中国家实际需求1.3万亿美元的30%。不过,协议中也认可了1.3万亿资金需求的现实性,并提出了未来的行动方向。这需要制定更加明确的路线图,也需要合理的时间落实这些目标。
另外,除了多边进程,我们也看到了在很多国家实施层面不断出现令人鼓舞的努力。例如,近些年来在很多国家,都在不断推动具体的政策措施落地,其中包括更为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和碳核算体系。而这些努力将有助于让资金更有效地流向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和低碳项目。
总体而言,无论是通过多边合作,还是依靠金融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弥补资金缺口都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我们对此还是要保持信心的。
《联合国新闻》:那我可以理解为这3000亿美元其实是全球统一推进气候变化管理的一个决心,同时也像是一种号召,希望能吸引更多的私人气候融资加入这个项目和进程,对吗?
张晓华:是的,没错。这3000亿美元主要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公共资金支持,尤其是公共资金的这一部分。但我们也知道,仅仅依靠公共资金是不够的,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更多私营资本的投入。这种私营资本的投入才能真正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比如我们在中国看到,近年来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资金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领域,比如新能源和电动汽车。这些资金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为国家走上低碳发展之路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联合国新闻》:那看来这次大会对于气候变化管理的进程非常重要,您如何评价这次巴库气候大会的意义?COP30将在2035年,也就是《巴黎协定》开始生效的第10年举行,国际社会目前为其核心议题和目标达成做了哪些准备?
张晓华:整体来看,我觉得巴库大会是一场非常重要的大会,可以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在大会召开之前,很多人,包括参与过迪拜和COP3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会议)相关讨论的人,都觉得这可能只是一次过渡性大会,甚至有人说是“小年”。但实际上,这次大会的议题重要性在过程中逐渐凸显。
我相信,再过三五年甚至十年回头看,巴库大会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时刻。我们也知道,这次大会恰逢一些重要国家大选之后,在这种背景下,巴库大会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国际社会的信心。整个谈判过程非常艰难,甚至一度接近破裂的边缘,但大家最终通过坚持和妥协,取得了最终的成果。
这次大会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它领域。不仅是提出了3000亿美元目标和未来路线图,还解决了《巴黎协定》后续问题中的6.4条内容。这些成果也为推动全球碳市场。从这个角度看,巴库大会为未来气候金融更好发展提供了好的支持。
COP30是一个特别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巴黎协定》的一个关键机制上,即通过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并在全球盘点的基础上,每个国家提出更高力度水平的国家自主贡献(NDC)。
在迪拜大会上,我们完成了第一次正式的全球盘点,并达成共识。后续各国需在2025年提交新一轮NDC,也就是常说的NDC 3.0。也就是COP30大家关注的一个核心要素。各国提出NDC力度和目标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行动力度。
目前,作为COP30主席国的巴西已经率先提出了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像欧盟、中国这些重要国家也在进行相应的准备。我认为,这将是未来气候治理中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当然,除了NDC之外,还会讨论一些其他议题,比如2035年的资金目标如何具体落实,以及近期如何具体提高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这些都需要明确的落实措施。
此外,如何进一步落实在迪拜提出的三倍可再生能源目标以及逐步削减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都需要在COP30上有进一步的行动计划。这些都是COP30上非常重要的议题,大家也都在密切关注。
《联合国新闻》:您刚刚提到的NDC 3.0究竟是什么呢?您能否详细说明其内涵、对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实际影响?
张晓华:NDC 3.0,简单来说,这应该是《巴黎协定》下第三次国家自主贡献的提交。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各国需要根据全球盘点的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的贡献力度,每一次的行动力度都应该比上一轮有显著提高。这就是NDC 3.0字面上所代表的期待。
从更深层次来看,当前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时间窗口已经非常紧迫。我们距离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只有0.05摄氏度的上升空间,这么小的差距可能都会带来极其重大的气候风险。因此,在这个关键节点,我们需要通过NDC 3.0,反映出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上的决心,并以更集体的方式实现全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全球的气候治理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为什么NDC 3.0会受到如此广泛期待的原因。
《联合国新闻》:除了我们之前聊到的这些问题,您还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吗?
张晓华:我觉得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多边进程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观察窗口。它不仅代表了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共同努力,也展现了这种努力的具体成果。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除了政治进程之外,真正如何将这些行动落地同样非常重要。包括产业的发展和金融系统的变革,这些都与气候行动的实际效果息息相关。政治进程和产业界之间需要更好地耦合和对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产业界和金融界的参与,他们发挥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产业带来的信心可以反馈到政治进程,而明确的政策信号又能进一步增强产业界的信心,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通过这样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推动气候变化行动的落地。因此,多边进程作为一个窗口非常重要,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政治进程和产业界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才能在实际行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联合国新闻》:感谢张晓华主任的分享。
气候变化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关乎全人类未来的共同挑战。从巴库气候变化大会到即将到来的COP30,我们看到了全球在多边合作与资金落实上的努力,也明白还有许多工作亟待完成。希望每一次行动都能让世界向可持续发展迈进一步,也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能唤起更多人对气候问题的关注与参与。
谢谢您收听《联合国新闻》的《前方视野》节目。我是实习记者鲍嫣燃。我们下次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