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发言人:政治影响不在法院裁决的考量范围之内

国际刑事法院第一预审分庭周四驳回以色列对管辖权的质疑,对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逮捕令。与此同时,该法院还对哈马斯的军事领导人德伊夫发出了逮捕令。

刑事法院对内塔尼亚胡和加兰特两人发出逮捕令的罪名是他们在 2023 年 10 月 8 日至2024 年 5 月 20 日检方提出逮捕令申请之日期间在加沙战争中犯下了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
法迪在接受《联合国新闻》的采访时表示,逮捕令的发出通常是保密的,但法官这次决定公布有关逮捕令的某些内容,因为他们注意到,判决书中被指控犯罪的某些行为似乎仍在进行之中。此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必须强调为受害者家属和受害者本人伸张正义的步骤,以让人们相信正义会得到伸张。
下一个步骤
法迪表示,发出逮捕令后的下一个步骤是寻求各国的合作。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缔约国有义务与国际刑事法院合作,非缔约国可以自愿合作。
法迪解释说,在国际刑事法院,不存在缺席审判。因此,这意味着当法院发出逮捕令后,嫌疑人必须出庭接受法官审判,案件才能继续进行。
他表示,当案件处于预审阶段时,无论是相关国家还是相关嫌疑人,都可以要求国际刑事法院停止诉讼,但前提是:必须提出证据表明在国家层面有针对同一被指控行为的真正、严肃的起诉在进行。
法迪解释说,如果一个人被捕并被送交国际刑事法院,会被关押在荷兰的一个拘留中心,等待进一步的诉讼程序。首先,将会举行首次出庭听证会。然后,会举行所谓的确认指控听证会,即法官在听取辩方陈述后,决定检察官的证据是否足够充分,以便将案件推进到审判阶段,并决定对哪些指控进行审理。之后,进入常规审判阶段。辩方和控方都会传唤证人,出示证据。然后,法官将做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如果判定有罪,还将做出量刑决定。这一决定可能会被上诉到国际刑事法院的上诉庭,上诉庭将做出最终裁决。
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刑事法院是依据《罗马规约》于2002年成立的常设国际司法机构,总部位于荷兰海牙,专门审理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等最严重的国际罪行,以个人为责任主体,不论其职务高低。法院遵循补充性原则,仅在国家无力或无意审判时介入,通过领土、国籍或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等方式行使管辖权。美国、中国、俄罗斯均未加入《罗马规约》。
以色列虽然在2000年签署了《罗马规约》,但未正式批准,担忧国际刑事法院可能针对其政策和行为,特别是定居点活动采取行动。此外,以色列质疑国际刑事法院对其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行动的管辖权,尤其是在巴勒斯坦于2015年加入规约并推动刑事法院调查以色列军事行动后,以色列对此愈发感到担忧。尽管不是缔约国,以色列仍面临与国际刑事法院相关的法律和政治掣肘,但其坚持认为法院的相关调查缺乏公正性和合法性。
国际刑事法院过去审理过的重大案件包括:裁定刚果民主共和国军阀卢班加犯有战争罪;以及针对达尔富尔案件,对苏丹前总统巴希尔发出逮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