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环境署:必须确保到2030年将30%的地球面积列入保护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养护监测中心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周一发布的一份进展报告表示,国际社会在承诺到2030年保护30%的地球面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必须加快这一进程。

全球保护进展亟需加速

《2024保护地球报告》显示,全球17.6%的陆地和内陆水域,以及8.4%的海洋和沿海地区位于有记录的受保护和养护区内。

报告指出,自2020年以来,覆盖面积的增加相当于哥伦比亚面积的两倍多,这是值得庆祝的。但这两个领域的增幅都不到0.5个百分点。

为了实现这一全球目标,到2030年,需要指定的陆地面积大约相当于巴西和澳大利亚面积的总和,而海洋面积则超过印度洋。在未来六年内,全球覆盖网络亟需在陆地上进一步扩展12.4%,在海洋上进一步扩展21.6%。

报告指出,各国政府承诺确保这些区域有效、位置合理、相互连接、能得到公平治理,并维护人权。尽管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新数据显示,全球在受保护和养护区域的质量及其覆盖范围上仍存在不足。

保护区的重要性

报告表示,保护区对自然和人类至关重要。它们在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提供重要的文化、精神和经济利益,并为保护地球、保障人类未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2022年12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同意到2030年保护30%的地球陆地和海洋。这一承诺被称为目标3,是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为解决全球自然危机而设定的4个目标和23个具体指标之一。

《2024保护地球报告》是自2022年通过该框架以来,针对目标3所有要素的全球进展的首次官方评估。

报告发现,为了在2030年前实现30%的目标,陆地上的受保护和养护区域面积几乎需要翻倍,海洋面积则需增加三倍以上。

进展与挑战

自2020年以来,海洋领域的进展最为显著,但大部分进展发生在国家水域内。

此外,数据不足以全面衡量和理解受保护和养护区域的有效性。世界上不到5%的陆地被管理有效性评估的保护区覆盖。而海洋领域这一比例仅为1.3%。

报告指出,生物多样性在受保护和养护区域内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尽管四分之一的生态区域已实现30%的覆盖率,但仍有一些区域没有任何保护,导致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存在不均衡。

此外,全球只有8.5%的陆地既受到保护又相互连接。除了受保护和养护区域外,土著和传统领土至少覆盖了全球陆地面积的13.6%。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诺生表示,确保受保护和养护区域在2030年前达到30%的目标至关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这些区域必须有效,并且不对生活在其内外的人们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他们往往是最宝贵的监护人。

她说:“各国正在做出巨大的努力,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进展。目前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的陆地保护覆盖率超过30%,海上覆盖率已超过31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成就表明,我们仍然有时间弥补不足,使受保护和养护区域成为人类和自然应有的巨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