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变暖速度20年间翻倍,海平面上升速度30年间翻倍
2024世界海洋日到来前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24年海洋状况报告》。报告的出版工作得到冰岛的大力支持,由来自近30个国家的100多名科学家参与撰写,揭示了关于海洋所受威胁的骇人数据。
此份全面评估报告对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污染、酸化、缺氧、蓝碳、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挑战进行了循证审查。
海洋变暖速度在20年间翻倍
虽然大气温度经常波动,但海洋温度却在稳定上升。报告指出,目前海洋变暖速度是20年前的两倍,在2023年达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以内,但海洋温度已平均上升1.45°C,地中海、热带大西洋、南冰洋升幅明显偏高,超过2℃。
海洋温度上升的一个显著后果是全球海平面上升。海洋吸收了释放到大气中90%的多余热量,而水在升温后体积会膨胀。目前,海洋温度升高要为全球40%的海平面升高负责,在过去30年中,上升速度翻倍,上升高度总达9厘米。
沿海物种因含氧量下降而窒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气温升高和废水、农业径流等污染物影响,海洋含氧量减少了2%。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许多物种直面缺氧的威胁:约500个“死亡区”已被确认,由于这些地区的氧气含量不断减少,几乎没有海洋生物存活。
酸度上升也是一个引起关注的原因:海洋吸收了25%至30%的化石燃料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正在重塑海洋的化学成分。自工业化前时期以来,海洋酸度增加了30%,到2100年将达到170%。教科文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沿海物种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在公海酸度持续上升的同时,沿海水域的酸度从高到低剧烈波动,导致幼年期动植物无法存活,大量死亡。
蓝碳和海洋保护区
包括红树林、海草平原、潮汐沼泽在内的海洋森林吸碳量是陆地森林的5倍。它们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庇护所,也是抵御全球变暖的有效手段。然而,教科文组织揭示,近60%的国家仍未将海洋森林恢复和保护纳入其国家自主贡献计划。
海洋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上的1500种濒危海洋物种中,有72%都生活在海洋保护区。教科文组织新数据表明,海洋保护区的管理水平越高,对当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就越有效。
教科文组织领导着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活动(2021-2030年)。自 "海洋十年 "活动启动以来,世界各地区已启动了500多个项目,筹集了10亿多美元,用于增进对海洋的了解和保护。
教科文组织支持全球各地区的数十个科学合作计划,将数据共享、海底高清绘图、预防自然灾害和寻求保护生态系统的创新方案结合起来。教科文组织还划分了230多个海洋生物圈保护区,将50多个海洋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守护着这些拥有重要生物多样性的独特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