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继承国签署历史性协议,在奥斯维辛重新设立联合常设展
在1月27日“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到来前夕,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今天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签署了一项历史性协议,决定翻新奥斯维辛—比克瑙纪念馆和博物馆的17号楼,并设立新的联合常设展览。
当天的协议签署仪式由六个参与国的文化部长或其代表,及应各国请求同意担任协议保管人的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出席。
四个主题
协议内容涵盖了前奥斯维辛一号营17号楼的翻新和新常设展的设立。该展览将围绕四个主题展开:时间和空间、受害者、凶手和帮凶、抵抗运动斗士,重点关注那些因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前南斯拉夫实施的迫害政策而被驱逐到奥斯维辛的人。
常设展将由建筑师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设计,他以通过建筑唤醒记忆的能力见长。同时,展览还将得到奥地利和赫尔曼家族信托(Herman Family Trust)的支持。
苦难和绝望的象征
前奥斯维辛一号营的17号楼于1941年由其被囚者建造,用于收容德国纳粹集中和灭绝营越来越多的受害者。随着杀戮机制加速,它阴沉的高墙成了苦难和绝望的象征。两万名被驱离南斯拉夫的人大多都曾在17号楼停留。
奥斯维辛—比克瑙纪念馆和博物馆决定设立国家级展览后,17号楼于1963年成为南斯拉夫馆的所在地。然而,由于南斯拉夫解体,该馆最终关闭,自2009年空置至今。
14年谈判和共同努力
1979年,奥斯维辛-比克瑙纪念馆和博物馆成为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自2010年以来,教科文组织持续为南斯拉夫继承国提供外交、财政和技术支持,以求实现重新设立联合常设展的目标。
在项目开始之初,一个国际指导委员会得以成立,其成员包括该地区专家、文化机构、文化部,以及法国大屠杀纪念馆、德国恐怖地形图博物馆、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的国际专家,他们在教科文组织的协调下确立共同叙事。
从2012年到2019年,教科文组织促成了一系列会议,讨论这六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并使得协议最终达成。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对14年的外交谈判终于取得成果表示欢迎。她指出,这项协议在这些恐怖行为发生之处,填补了一片空白、一份缺失的记忆;它显示了各方共同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治愈历史创伤的决心。这一决心跨越了国界和世代。
她还说:“教科文组织是负责关于大屠杀和种族灭绝教育的联合国机构,作为该协议的保管人,我们是真相的守护者,时刻警惕着历史现实是否遭到侵蚀。对此,我们深感自豪。”
支持全球开展相关教育
教科文组织致力于确保全球新一代人通过“国际大屠杀和种族灭绝教育计划”了解大屠杀相关史实。这项自2015年启动的计划与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合作,受到加拿大政府支持,目前已覆盖教科文组织五大地区的24个会员国。
2015年以来,教科文组织一直在协助教育相关方制定长期方案,加强各自国家关于大屠杀和种族灭绝的教育。当前,该组织正在通过研讨会培训所有一线人员,如教师、教育工作者、校长等,以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内外有效应对反犹主义,防止克罗地亚和希腊反犹主义抬头。这是由欧盟委员会资助的12场欧洲研讨中的第一场,其余场次将于今年春季在斯洛文尼亚、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相继举行。
此外,教科文组织在塞尔维亚与斯塔罗赛米什泰(Staro sajmište)纪念中心和种族灭绝受害者博物馆合作,设计与大屠杀相关的展览和教育材料。在萨拉热窝,该组织还协助建设大屠杀博物馆,以纪念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80%以上的犹太人口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