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集束弹药平民受害者人数创新高,民间监测机制敦促予以全面禁用

反集束弹药联盟(CMC)今天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遭集束弹药杀害的平民人数大幅增加。

根据该联盟发布的《2023年集束弹药监测报告》,集束弹药去年共造成1172人伤亡,这是自2010年展开定期监测以来的最高值。

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武器司宣传部门负责人韦勒姆(Mary Wareham)5日当天在日内瓦告诉记者,在这些通报的伤亡人数当中,有95%都是平民。

她强调,“在集束弹药被禁15年之后,平民仍在遭受死伤,这着实不合情理”。

集束炸弹是一种包含数百枚微型炸弹的武器,其设计具有“广域效应”。由于这种武器对平民、民用财产和军事目标不加以区分,因此违反了国际人道法的准则。

《集束弹药公约》取得进展

用于禁用这种武器的《集束弹药公约》于2008年5月获得通过,并于2010年8月1日起生效。《公约》禁止使用、生产、转让和储存集束弹药,其主要考量正是集束弹药给平民造成的滥杀滥伤。

韦勒姆指出,《公约》获得的全球支持处于“良好态势”,目前已有112个国家批准了《公约》,另外还有12个国家签署了《公约》。

监测报告同样记录了其它一些积极的进展,包括南苏丹刚于8月3日加入《公约》,尼日利亚则在今年2月28日批准了《公约》。

自2008年《公约》通过以来,还没有任何经证实的通报或指控显示,有任何缔约国使用、生产或转让了集束弹药。

但韦勒姆强调,消除集束弹药的最大障碍就在于,“一些国家政府不愿加入《公约》,并且通过使用和转让这些武器破坏了《公约》的原则”。

她还表示,为了阻止美国的集束弹药库存被转移到乌克兰,民间社会已经做出了努力。

她说:“我们对这个转让决定感到震惊,在做出这一决定前的一年时间里,我们一直在幕后进行斗争。但是现在集束弹药已经被转移……要指望这些武器被负责任地使用是不可能的。”

事实与数据

根据这份联合国合作参与的报告,2022年有987人直接在集束弹药袭击中丧生或受伤。而就在前一年,世界任何地方的集束弹药袭击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些伤亡绝大多数都发生在乌克兰,至少有890人在该国遭受的袭击中丧生或受伤,其中主要是平民。报告同时强调,自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不断使用集束弹药,而乌克兰自身也使用了这些武器,尽管程度相对较轻。

此外,报告还发现叙利亚和缅甸的政府军在2022年使用了集束弹药,这也是缅甸首次被指使用了这种致命武器。这些国家都没有签署或批准《集束弹药公约》。

长期影响

集束弹药对社区构成严重的长期风险。多达40%的炸弹据信在投放时会成为哑弹,因此在接下来数十年当中都可能出现间歇性爆炸。

监测报告的作者警告称,在战争结束、社区恢复“正常”时,往往还会有未爆炸的残留物被引爆的危险。

联合国裁军研究所常规武器和弹药项目负责人霍尔托姆(Paul Holtom)表示,2022年,至少有185人是被集束弹药的遗留物炸死或炸伤,这些受害者分布在乌克兰、叙利亚、缅甸、阿塞拜疆、伊拉克、老挝、黎巴嫩和也门。

对儿童极具破坏性

监测报告的编辑佩尔西(Loren Persi)则指出,“这些遗留爆炸物对儿童来说尤其具有破坏性”,他们占到2022年遗留爆炸物伤亡人数的71%。

佩尔西解释说,孩子们往往会被这些遗留物所吸引,因为这些武器经常落在“他们玩耍或是劳作的地方”,比如在外放养动物的地方。他因此强调,必须要针对这些弹药的危险性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报告的作者们还坚持认为,各国政府应联合起来谴责任何使用集束弹药的行为,并加入禁用这些武器的全球行列。

韦勒姆表示,到目前为止,“有124个国家的武器库当中没有集束弹药,这些国家也没有使用集束弹药,而是使用替代性的武器、作战手段和方法”。

反集束弹药联盟由全球来自各地的非政府组织组成,“人权观察”为共同发起单位并担任主席。为其提供研究资源的地雷和集束弹药监测组织是一个民间团体,联合国裁军研究所则是其伙伴之一。目前,该团体已成为《禁止杀伤人员地雷公约》和《集束弹药公约》的正式监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