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教科文组织:铭记奴隶贸易的创伤,打击种族主义和歧视

8月23日是贩卖奴隶及其废除国际纪念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发表致辞,指出奴隶贸易虽然已被正式废除,但其流毒至今存在,国际社会必须再次集体承诺消除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和歧视。

在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期间,约有2700万非洲人被从家中掳走,背井离乡。他们被逼乘船,被运送到大西洋另一岸,最终只有740万人到达目的地。那些到达大洋彼岸的人沦为了奴隶:他们被物化、剥削和虐待,他们的劳动成果都比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这就是奴隶制的本质所在:剥夺某些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拒绝将他们视为人类。虽然奴隶贸易已被正式废除,但其流毒至今存在,在世界范围延续着歧视、社会排斥和不平等。

国际日的由来

1791年8月22日至23日,在位于加勒比海的圣多明各岛西部,遭受奴役的人民为争取自由揭竿而起,最终在1804年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并恢复了美洲印第安人对这座岛屿的称呼:海地。这场起义拉开了废除跨大西洋贩奴贸易斗争的序幕,传达出人类对于自由的普遍向往和呼声,直到今天仍然能在全球引发共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通过决议,将每年的8月23日定为“贩卖奴隶及其废除国际纪念日”,旨在铭记贩卖奴隶的悲惨历史,动员各级政府、民间社会、历史学家、研究人员和每一个普通公民一起行动起来,增进对奴隶制历史的了解和反思,并反对一切形式的现代奴隶制。

阿祖莱说:“我们现在必须彻底废除人类剥削,确保全世界每一个人平等和无条件的尊严得到承认。今天,让我们铭记昨日的受害者和抗争者,以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从他们身上汲取勇气去建立公正的社会。”

曾经用来束缚奴隶的枷锁。联合国图片/Mark Garten
曾经用来束缚奴隶的枷锁。联合国图片/Mark Garten

被奴役人民之路

事实上,铭记并理解这些创伤性事件,是治愈由它们造成的深刻创伤的第一步。这正是驱动教科文组织“被奴役人民之路:抵抗、自由和遗产”项目的信念,该项目将于2024年迎来30周年纪念。

近三十年来,该项目开展研究工作,以理解奴隶制和奴隶贸易所造成的当代后果,如种族主义和歧视现象。该项目还与相关社区合作,采取措施复原重现一些历史和记忆场所,以促进非洲侨民群体之间及其与其他群体的对话。

通过这种方式,该项目突显了被奴役人民及其后代对全球当代社会的贡献。

这不仅意味着保护和促进爵士乐、探戈、马龙遗产和加里富纳语等文化实践,也包括通过教科文组织编写的《非洲通史》以非洲视角述说非洲历史。这套巨著的内容目前正在被纳入非洲和全世界的课程和教师培训当中。

打击种族主义和歧视

教科文组织还努力通过打击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和歧视来应对奴隶制的遗留问题。例如,反对种族主义和歧视全球论坛就使会员国有机会为实现包容和平等作出雄心勃勃的承诺。国际包容和可持续城市联盟也支持地方政府落实反歧视行动,促进最佳做法方面的交流。

此外,教科文组织还在采取行动,以应对数字时代出现的种族偏见。《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力求确保这项技术尊重并促进人权和尊严,为会员国在这一领域制定适当立法提供指导。

阿祖莱说:“值此国际日之际,让我们再次集体承诺消除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和歧视,以此向那些奴隶贸易的受害者和自由战士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