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孟加拉国7月登革热病例激增,病死率高出往年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今天在通报孟加拉国的登革热疫情时表示,该国从今年6月末出现的登革热感染潮与往年相比不同寻常,而目前疫情可能仍未达峰。截至8月7日,该国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已达到自2000年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
世卫组织援引孟加拉国卫生和家庭福利部的数据称,从今年1月1日到8月7日,该国经实验室确诊的登革热病例为6万9483例,相关死亡病例为327例,病死率为0.47%,均高于过去五年的同期水平。其中,有63%的确诊病例和62%的死亡病例都是在7月报告。
蚊子增多,传播加大
世卫组织表示,孟加拉国今年的间歇性降雨量不同寻常,再加上高温和高湿度,导致全国的蚊子数量增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该国的登革热发病率升高。
登革热是一种从蚊子传播到人的病毒感染,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中较为常见。传播该病的主要病媒是埃及伊蚊,其次是白纹伊蚊。
孟加拉国面临“高”风险
登革热最早便是在1960年代在孟加拉国(当时称为东巴基斯坦)被记录到,之后在该国经常出现地方性暴发,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其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自2010年以来,登革热病例在孟加拉国的出现似乎与每年5月至9月的雨季和更高的气温相同步。世卫组织认为,由于过度降雨、内涝、洪水、气温上升以及传统季节的不寻常更替,孟加拉国的气候条件正变得更有利于登革热和其他媒介传播疾病的流行,包括疟疾和基孔肯雅热。
从今年来看,该国八个专区下的64个县均报告了登革热病例,病例的地理分布扩大。再加上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仍在快速增长,病死率又高于往年,世卫组织因此将孟加拉国的登革热风险评估为“高”级别,有形成流行病的可能。
全球负担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登革热发病率急剧上升;从2000年到2019年,向世卫组织报告的病例从50万例增至520万例。绝大多数病例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经自我管理后即可痊愈,因此登革热病例的实际数量多于报告数量。许多病例被误诊为其他发热性疾病。
该病目前在世卫组织非洲、美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100多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受影响最严重,亚洲约占全球疾病负担的70%。
美洲区域病例增加
根据世卫组织上个月的通报,自2023年初以来,美洲区域记录了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截至7月19日,该区域报告了近300万例登革热疑似和确诊病例,超过了2022年全年记录的281万例登革热病例。此外,同期该地区报告的死亡人数为1302人,病死率为0.04%。
数据显示,2019年是全球报告登革热病例最多的一年,所有区域都受到影响,且阿富汗首次记录到登革热传播。在亚洲,孟加拉国(10.1万例)、马来西亚(13.1万例)、菲律宾(42万例)、越南(32万例)报告的病例数较多。
2021年,登革热继续影响巴西、哥伦比亚、库克群岛、斐济、印度、肯尼亚、巴拉圭、秘鲁、菲律宾、留尼汪群岛和越南。
重在蚊媒控制
世卫组织强调,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取决于蚊媒控制。对登革热/重症登革热没有特异治疗办法,但及早发现和提供适宜的医护可大幅降低重症登革热的死亡率。
根据目前可获得的信息,世卫组织不建议对美洲区域国家和孟加拉国实行任何普遍的旅行或贸易限制。